江南JN体育2024年上半年,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展现出增速放缓的发展态势。日前,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2024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1.68万亿元,同比增长5.0%。上半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77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建筑业整体实现小幅增长的趋势下,全国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实现14.91万亿元,同比产生3.3%的下降。据统计,包括中国交建601800)、中国化学601117)在内的八大建筑央企,其2024年上半年合计新签订单总额达到7.89万亿元,同比下降了0.5%。其中,中国铁建601186)、中国中铁601390)、中国中冶601618)三家企业分别出现了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的情况,进一步凸显了当前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建筑国际凭借其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韧性,成功抵御了行业增速放缓的压力,在新签订单方面实现了健康的增长。具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中国建筑国际实现新签合约额1251.33亿港元,同比增长29.2%;营业额617.55亿港元,同比增长12.1%;归母净利润54.65亿港元,同比增长12.7%;每股盈利108.48港仙,同比增长12.7%。
中国建筑国际的经营亮点不仅体现在业绩的稳健增长上,更在于其对股东价值的深度重视与积极回馈。在2024年上半年的出色业绩支撑下,中国建筑国际每股派息高达33.00港仙,同比大幅增长20.0%;派息比例达到30.42%,较去年提升了1.85个百分点,远超市场预期,彰显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增强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从2023年年初至2024年8月16日,恒生指数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波动,整体呈现震荡下滑的态势,并于今年4月逐步企稳,累计跌幅约10.94%。与此同时,中国建筑国际在同期内展现出了高度的稳定性和突破性,其股价在指数震荡下滑影响中始终维持平稳态势,且自今年5月起逐步走高,累计实现了约39.95%的涨幅,走势显著更为强劲。
市场表现的背后,是中国建筑国际在业务布局、技术创新及市场拓展等多个维度展现出的深厚功底与前瞻视野。其业绩的稳健增长,不仅得益于公司长期以来在境内外区域形成的深厚行业积累,也在于公司对于新签和在手项目短、中、长期的整体布局规划。
随着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等政策方案,北部都会区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2024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2024至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发债约950亿至1350亿元。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住宅、商业及社区设施项目的推进,香港建筑市场需求扩容确定性明显。面对百亿级建筑项目工程,中小型建筑企业往往在风险管理、项目能力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之下,作为港澳地区最大的总承建商之一,中国建筑国际凭借长期积累的整体实力和技术优势,在此类大型项目工程的推进上展现出更为匹配的承接执行能力,进一步体现其龙头地位的强劲实力。
据了解,中国建筑国际在政府的大型规划下扎实推进重大项目进展,目前已先后斩获北部都会区计划中元朗防洪坝、天水围文物修复资源中心、港深创科园之1A阶段主合约等标志性工程。此外,公司成功中标香港环保署大型环保项目——新界西堆填区扩建计划,成为公司历史上合约额最大、合约工期最长的民生工程项目。据初步规划,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约7600万立方米的堆填容量,预计每日可处置约1万吨固体废物,将极大缓解香港未来数十年内面临的废物处置压力,为香港“北部都会区”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为进一步提升项目周转率,优化现金流等经营成果,中国建筑国际在内地市场持续专注优质重点区域,通过减少长期投资、积极创新短周期、快周转的经营模式,实现了现金流的持续优化。具体而言,公司逐步退出PPP模式,2021年已无新签,2018年后大力拓展政府定向回购(GTR)等短周期项目和无需垫资的科技类建筑项目,这些项目回款周期更短,能有效提升周转效率。
2024上半年,公司新签投资带动类合约周期继续保持在5年以内,平均周期进一步缩短。在精细化的项目运营管理下,公司内地业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从2020年上半年的-39.97亿港元大幅收窄至2024年上半年的-2.22亿港元,结合港澳业务现金流数据,整体经营性现金流持续维持正向流入。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公司在提升项目周转率、改善现金流方面的努力取得的积极成效。回款的顺利和现金流的良好不仅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也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种良性循环的态势将推动中国建筑国际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促投资、稳增长、保就业方面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筑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与变革,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策层面频频发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4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先进建造技术,如智能建造产品与集成技术研发、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与应用,不仅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还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和绿色化转型的步伐。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不仅是建筑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模块化建筑领域已从初步试点阶段迈向快速推广与体系化发展的阶段。其中,广州率先设立雄心勃勃的建设目标,旨在2024年启动超10万平方米的模块化建筑项目,并计划至2027年达到百万平方米规模,同时以政策激励如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模块化占比要求及房地产项目的容积率奖励,推动模块化建筑占比至2028年达到30%。同时,深圳则聚焦模块化建筑的高集成度研发与应用,尤其是在国家重大工程中优先采用,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的拓展,力促建筑行业的质量与效率双重飞跃,预计至2026年底,模块化建筑累计开工面积将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引领全国模块化建筑发展潮流。
据了解,继去年首次进入北京、广州后,2024年上半年中国建筑国际MiC业务进一步落地上海和深圳,实现了建筑科技落地国内一线城市的业务布局。其中,公司成功中标并启动的上海田林路65弄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不仅采用了先进的拆除重建改造方案,更因其庞大的房屋体量与广泛的居民覆盖,成为徐汇区乃至江浙沪地区旧住房成套改造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不仅承载着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重任,更被公司视为MiC模块化建设在旧住房更新领域的创新实践,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引领行业潮流的标杆项目、样板工程及示范案例,展现公司在模块化建筑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前瞻视野。
此外,中国建筑国际在深圳的业务拓展同样令人瞩目。继成功实施华章新筑项目后,公司再次赢得深圳市智能建造领域的瞩目项目——深圳福城南产业片区12-16宗地项目。在此项目中,公司携手香港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的顶尖科研团队,共同研发并应用了“面向模块化建筑智能吊装的混合位姿调节机器人”。这一创新技术实现了吊装过程中的姿态自动找平与任意指向的精准控制,不仅显著提升了吊装作业的精度与效率,更彰显了公司在智能建造领域不懈追求技术进步。
中国建筑国际正积极进行一线城市业务布局的宏伟蓝图,旨在进一步打造业绩增长的第三成长曲线。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建筑国际将逐步将MiC模块化建筑、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前沿科技引入更大范围市场,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行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这股新兴动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传统建筑行业的面貌,凭借其卓越的创新性和效率优势,引领建筑业迈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产业发展路径日益清晰的背景下,中国建筑国际以其长期塑造的全方位优势以及不断精细专业化的业务管理能力,牢牢巩固了其在业内的优势地位,更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同时,凭借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化方面不断加码的技术创新,公司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增量空间,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有“全固态电池重大突破”?鹏辉能源董秘回应:具体还没详细向技术部门了解
【机会挖掘】二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25% 相关产业链或受关注
直线cm涨停,官宣重大突破!复合增速达52%,这个热门行业高景气,高增长低估值股揭秘
有“全固态电池重大突破”?鹏辉能源董秘回应:具体还没详细向技术部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