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体育)官方网站-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
江南APP·(体育)官方网站-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

—江南体育·(JN SPORTS)官方网站科技、建筑与通用设计是如何影响无障碍建设?专访邵磊—

  江南官方网站通用设计理念作为无障碍建设领域的国际共识,如何在国内进一步推广?新兴科技可以如何运用于建筑项目的无障碍建设?南方都市报推出“有爱无碍·蓝皮书访谈录”,邀请社会各界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建言献策,共同展望“有爱无碍”美

  本期访谈的是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邵磊是全国无障碍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无障碍环境研究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参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制定、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等工作。

  邵磊表示,通用设计理念的推广,需要提升全社会对无障碍理念的认识,需要各方力量针对残障领域刻板僵化的观念进行批判性思考。他认为,在“人机融合”趋势逐渐加深的背景下,建筑项目的无障碍建设,亟需思考如何平衡人机关系,使科技能够真正为有需求者提供帮助。

  在2023年12月住建部、中国残联共同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清单》中,由邵磊带领团队在圆明园无障碍提升项目中,设置的一款“双弧相扣”栅栏入选。这项装置能够在限制自行车通行的同时,保障轮椅通过,实现交通管理需求与残障人士通行需求的兼顾。

  南都:回过头来看,您如何评价圆明园改造过程中,您设计的这款装置、以及它发挥的作用?

  邵磊:圆明园这个情况比较特殊,园区和地铁站直梯不在马路的同一侧,残障人士搭地铁过来游览,坐电梯上了地面还得过马路。而且园区这一侧全部都被栏杆封着,轮椅使用者要进入园区得绕很大一圈。现在有了这个出入口,轮椅使用者有了一条捷径,而且也确实能挡住非机动车。

  我相信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可能想都没想过,会有人坐着轮椅来这个地方游览。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残障人士有这个诉求,但没能够传递到建设单位、管理单位耳边,另一方面,每个人不一定能对别人面临的痛苦感同身受。这种情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比比皆是,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

  我自己参与无障碍建设工作,知道有很多问题可能一时半会儿无法解决。但是我仍然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打造这种典型案例,还是能发挥它的作用。可能等到大家开始重视无障碍改造了,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了,我可以告诉他们,这里有个现成的例子,而且经过了时间的检验。

  南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提出要“推广通用设计理念”,您认为目前的无障碍建设工作,应当如何推动这项理念?有没有办法加速这一过程?

  邵磊:通用设计理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对于建筑如何做得更加包容友好,国际上的理念也一直在发展,后来出现了包容性设计、DEI(多元、平等、包容)理念,现在又在讨论如何让人对建筑更有归属感。

  这些理念的背后,都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对社会正义和“人人平等”的追求,但是在不同时代语境下,它们的方法论、实现路径、所侧重的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不断发展的,通用设计作为一种方法论,如果需要它在无障碍建设中贯彻得更为深入,肯定得对人们的认知、工作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比如说,高铁列车的无障碍轮椅席位,如何通过通用设计,让坐席有较大适应性或者灵活可变,让包括轮椅人士在内的所有人都能用,这样就更好了。通用设计理念就是在这一层面,对人们的认知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某些情况下,从短期经济效益出发,会出现有关无障碍是否“过度设计”的争论,生怕投入太多,最后和产出的成果不匹配。这也是因为对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关系考量不足,导致过度强调眼前的效益。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社会各界对无障碍的认知,所以我们现在在法律层面,反反复复地讲“无障碍”,就是因为一个社会共识的出现,往往需要像这样不断地重复。

  再比如,每个学科都有一些基本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长期持续研究、解答、再研究、再解答,构成了一个学科自己的生命力,我觉得无障碍这件事就是这样,因为它始终要探讨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关系、生命的尊严、人的价值。只有通过这种重复的思考,对无障碍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通用设计才能真正作为一种方法论得到推广。

  南都:在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场所的主管部门不同,这就导致大家都在学习标准,一方面是学习的程度参差不齐、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是有的场所改造完也没能达标,您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邵磊:这是一个大话题,从空间环境、设施设备而言,是如何尽快推动国内建筑产业走向现代化。比如一个厕所的施工,看起来规模很小,但它的最终效果与施工的精度、工人的素质、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息息相关。在房地产过快发展的时代,会造成对一些细节的忽视。我觉得建筑产业的现代化,才是真正推动建筑迭代升级的基础,如果建筑产业的发展程度处于较低水平,我们很难指望随便找个施工队就能做出特别优秀的东西。

  建筑产业是一个系统性产业,从建材到设计、工人,它的产品链、供应链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说做家装,我们现在可能习惯找设计公司了,从设计师到工人,从设计到到施工,可能出现图纸、设计很漂亮,但建材与施工还是会面临很多问题,导致最后性能不佳。

  现在整个建筑产业存在地域差异大、发展水平不均衡、各种不规范现象频发等问题,对于建筑产业的进步,我认为适老化、无障碍建设可以作为一个契机。当人们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它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对应产业的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深,我感觉我们对相应设施、家居的需求可能很快就会迎来增长,当大家都有这方面需求的时候,我觉得相关产品、服务的供应情况就会好一些。

  南都:机械外骨骼、AI等技术的发展,为残障人士个体实现无障碍出行、交流提供了契机。对于新兴科技用于建筑项目的无障碍建设,您认为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想象的空间?

  邵磊:不同的行业对技术发展会有不同的观点,现在很多行业都提倡“唯技术论”,可能修一条马路都要修成方便电动汽车识别的样子。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个人机融合的世界,我觉得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实现人机关系的平衡。

  比如说,现在很多小区单元楼加装电梯,受限于单元楼中楼梯间和户型的布局,加装的电梯往往是和楼梯中间的休息平台相连,入户还要爬半层楼,如果不能消除最后这一点障碍,行动不便的人还是不方便出来。但是如果电梯从阳台入户,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又和住户的私有空间相冲突,大家也会有意见。如果将来爬楼机技术得到进一步普及,建筑自己附带一个爬楼机,有需求者就可以更方便地上下楼梯,这可能也比建筑加装电梯更划算。

  国内现在已经有不少针对智慧建筑的研究,只不过它不像咱们在科幻大片里看到的那样,到处都是机械臂,它可能更注重各种智能设施的集成。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得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也必须得有强大的供应能力,我感觉目前国内整个无障碍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要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