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体育)官方网站-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
江南APP·(体育)官方网站-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

—JN体育建筑科学技术]—

  JN体育APP下载西安建筑科学技术源于新石器时代,半坡先民采用木架涂泥结构建造半穴式房屋,距今约有六七千年。西周丰邑、镐京房屋木构架用卯榫结合,出现“斗”构件。秦咸阳宫和阿房宫采用抬梁式木构架承重体系,信宫则用砖承重房屋。汉代长安建起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三大宫殿群,木构架楼阁很多,屋顶有四坡、歇山、卷棚、悬山、拈尖等造型,出现襄、档、槛、轩、楹、棼、橑等木构件专门名称,砖的用途广泛,砌法趋于成熟,用于装饰的瓦当塑有图案和文字,精致美观。唐代长安建筑科技非常发达,以三大内宫(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为中心的宫殿建筑群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大明宫麟德殿面阔九间48米,进深五间20米,属当时最大单体木构建筑。兴庆宫兴庆殿、勤本务正楼、花萼相辉楼等多为木构楼阁。砖构技术又有很大进步,大雁塔为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代表,小雁塔为中国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之一。唐代宫室殿宇皆高脊翘檐,重拱藻井,柱涂丹紫,壁饰彩画,地铺花砖,形成宏大雄伟、庄重华美的气势,被后世誉为唐代建筑风格。明代西安建筑科技既承袭传统又有革新发展。大木作应用大额式结构,外檐斗拱由结构件变作装饰件,小木作更加精巧华美。雕饰和琉璃瓦应用渐多,营造手法注重实用,制式规范严谨。钟楼、鼓楼和化觉巷寺等是明代西安的代表性建筑,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珍贵遗产。清代至民国时期,西安传统建筑由砖墙砖柱承重取代木构架承重,西方建筑技术传入,出现如西安天主教堂中西式结合的建筑造型。20世纪30年代,开始采用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新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建筑科学技术得到空前发展。“一五”(1953~1957年)期间,为适应国家在西安布点的17项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先后组建西北建筑工程公司、西安人民建筑公司、五一建筑公司等一批骨干施工队伍。国家建筑工程部从华东、天津、调入一批建筑队伍,成立建筑工程部西安工程管理局。1952年成立西北建筑设计公司(后改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西安市建筑设计院,1953年成立陕西省建筑设计院,1954年成立陕西省建筑材料试验所(后改名为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1953年成立陕西省建筑工程学校(后改名为西北建筑工程学院),1955年成立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后改名为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力量大为增强,跨入建筑科技现代化的新历程。20世纪50年代,西安重点工程建筑普遍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民用建筑推广多层、砖混结构,开发预应力及薄壳屋盖等新技术。建筑施工开始推行大型机械化和预制装配化。60~70年代,因地制宜地发展大跨结构用房以及高精度、恒湿恒温、超净超冷、特殊防护等建筑技术,开始用空心砖代替实心砖砌筑墙体,试验成功振动砖墙大板建筑技术。80年代,建成一批高层大跨建筑,应用框架、剪力墙、大型框网等新结构体系,研究开发了强夯、振冲、高压喷射注浆等新技术,装饰材料趋于精细、豪华。机械化施工突出发展了高层滑模、大跨整体提(顶)升、台模、泵送混凝土等新工艺和自升塔、外用电梯等新装置。西安整体建筑科技水平步入国内先进行列。1978年,西安有17项建筑科技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1986年,有26项成果获部级以上奖励(见表6—6)。

  ┏━━━┳━━━━━━━━━━┳━━━━━━━━━━━━━━━┳━━━━━┳━━━━━━━━┓ ┃ ┃ ┃ ┃ 获奖时间 ┃ ┃ ┃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完 成 单 位 ┃ ┃ 获奖名称与等级 ┃ ┃ ┃ ┃ ┃ (年) ┃ ┃ ┣━━━╋━━━━━━━━━━╋━━━━━━━━━━━━━━━╋━━━━━╋━━━━━━━━┫ ┃ ┃ ┃ 陕西省建工局、西安市建工局、 ┃ ┃ ┃ ┃ 1 ┃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 ┃ 陕西省建筑科研所、陕西省建筑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 设计院 ┃ ┃ ┃ ┣━━━╋━━━━━━━━━━╋━━━━━━━━━━━━━━━╋━━━━━╋━━━━━━━━┫ ┃ ┃ 薄壳结构计算理论及 ┃ ┃ ┃ ┃ ┃ 2 ┃ ┃ 陕西省建筑设计院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工程应用 ┃ ┃ ┃ ┃ ┣━━━╋━━━━━━━━━━╋━━━━━━━━━━━━━━━╋━━━━━╋━━━━━━━━┫ ┃ ┃ 预应力混凝土生产 ┃ ┃ ┃ ┃ ┃ 3 ┃ ┃ 陕西省建筑科研所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工艺及设备 ┃ ┃ ┃ ┃ ┣━━━╋━━━━━━━━━━╋━━━━━━━━━━━━━━━╋━━━━━╋━━━━━━━━┫ ┃ ┃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 ┃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 ┃ ┃ ┃ 4 ┃ ┃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节点 ┃ 西安电力设计院 ┃ ┃ ┃ ┣━━━╋━━━━━━━━━━╋━━━━━━━━━━━━━━━╋━━━━━╋━━━━━━━━┫ ┃ ┃ 利用工业废料生产的 ┃ 陕西省建筑科研所 ┃ ┃ ┃ ┃ 5 ┃ ┃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人造轻骨料 ┃ 西安市混凝土预制厂 ┃ ┃ ┃ ┣━━━╋━━━━━━━━━━╋━━━━━━━━━━━━━━━╋━━━━━╋━━━━━━━━┫ ┃ 6 ┃ 机动翻斗车 ┃ 陕西省金属结构厂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 移动式现场混凝土 ┃ ┃ ┃ ┃ ┃ 7 ┃ ┃ 陕西省建工局机具研究所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搅拌站 ┃ ┃ ┃ ┃ ┣━━━╋━━━━━━━━━━╋━━━━━━━━━━━━━━━╋━━━━━╋━━━━━━━━┫ ┃ ┃ ┃ 西安市第五建筑公司 ┃ ┃ ┃ ┃ 8 ┃ 粉刷工具 ┃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 陕西省建工局机具研究所 ┃ ┃ ┃ ┣━━━╋━━━━━━━━━━╋━━━━━━━━━━━━━━━╋━━━━━╋━━━━━━━━┫ ┃ ┃ 管罐自动切割焊管 ┃ 陕西省第一设备安装公司、陕西 ┃ ┃ ┃ ┃ 9 ┃ ┃ 省建筑科研所、陕西省安装一公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机组 ┃ ┃ ┃ ┃ ┃ ┃ ┃ 司红跃家属工厂、西安交通大学 ┃ ┃ ┃ ┗━━━┻━━━━━━━━━━┻━━━━━━━━━━━━━━━┻━━━━━┻━━━━━━━━┛

  ┏━━━━┳━━━━━━━━━━┳━━━━━━━━━━━━━━━━┳━━━━━┳━━━━━━━━━━┓ ┃ ┃ ┃ ┃ 获奖时间 ┃ ┃ ┃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完 成 单 位 ┃ ┃ 获奖名称与等级 ┃ ┃ ┃ ┃ ┃ (年) ┃ ┃ ┣━━━━╋━━━━━━━━━━╋━━━━━━━━━━━━━━━━╋━━━━━╋━━━━━━━━━━┫ ┃ ┃ ZK—50型工程地质 ┃ ┃ ┃ ┃ ┃ 10 ┃ ┃ 陕西省综合勘察院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全液压多能钻机 ┃ ┃ ┃ ┃ ┣━━━━╋━━━━━━━━━━╋━━━━━━━━━━━━━━━━╋━━━━━╋━━━━━━━━━━┫ ┃ 11 ┃ 水井新钻机及新工艺 ┃ 陕西省综合勘察院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红星400型钻机 ┃ ┃ ┃ ┃ ┣━━━━╋━━━━━━━━━━╋━━━━━━━━━━━━━━━━╋━━━━━╋━━━━━━━━━━┫ ┃ ┃ 水对混凝土侵蚀性判 ┃ ┃ ┃ ┃ ┃ 12 ┃ ┃ 陕西省综合勘察院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定新标准 ┃ ┃ ┃ ┃ ┣━━━━╋━━━━━━━━━━╋━━━━━━━━━━━━━━━━╋━━━━━╋━━━━━━━━━━┫ ┃ ┃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勘 ┃ 陕西省建筑设计院 ┃ ┃ ┃ ┃ 13 ┃ ┃ 陕西省综合勘察院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察设计方法 ┃ ┃ ┃ ┃ ┃ ┃ ┃ 陕西省建筑科研所 ┃ ┃ ┃ ┣━━━━╋━━━━━━━━━━╋━━━━━━━━━━━━━━━━╋━━━━━╋━━━━━━━━━━┫ ┃ ┃ 膨胀土地基勘察设计 ┃ ┃ ┃ ┃ ┃ 14 ┃ ┃ 陕西省综合勘察院等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方法 ┃ ┃ ┃ ┃ ┣━━━━╋━━━━━━━━━━╋━━━━━━━━━━━━━━━━╋━━━━━╋━━━━━━━━━━┫ ┃ ┃ 黄土地下洞室勘察设 ┃ 陕西省建筑科研所、陕西省综合 ┃ ┃ ┃ ┃ 15 ┃ 计计算公式及施工技 ┃ 勘察院、陕西省建筑设计院、陕西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术 ┃ 省储备局、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 ┃ ┃ ┣━━━━╋━━━━━━━━━━╋━━━━━━━━━━━━━━━━╋━━━━━╋━━━━━━━━━━┫ ┃ ┃ 灌注桩基础及 ┃ ┃ ┃ ┃ ┃ 16 ┃ ┃ 陕西省建筑科研所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配套设备 ┃ ┃ ┃ ┃ ┣━━━━╋━━━━━━━━━━╋━━━━━━━━━━━━━━━━╋━━━━━╋━━━━━━━━━━┫ ┃ 17 ┃ 建筑激光应用 ┃ 西安市莲湖区测绘仪器厂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 结构设计语言(SDL) ┃ 西安市建筑设计院 ┃ ┃ ┃ ┃ 18 ┃ 及有限元平面标系应 ┃ 西北电力设计院 ┃ 1981 ┃ 国家建工总局三等奖 ┃ ┃ ┃ 用程序系统 ┃ ┃ ┃ ┃ ┣━━━━╋━━━━━━━━━━╋━━━━━━━━━━━━━━━━╋━━━━━╋━━━━━━━━━━┫ ┃ ┃ 建工系统土建设计标 ┃ ┃ ┃ ┃ ┃ 19 ┃ ┃ 西北建筑设计院 ┃ 1981 ┃ 国家建工总局三等奖 ┃ ┃ ┃ 准程序库 ┃ ┃ ┃ ┃ ┣━━━━╋━━━━━━━━━━╋━━━━━━━━━━━━━━━━╋━━━━━╋━━━━━━━━━━┫ ┃ ┃ 竖向钢筋自动接触 ┃ 陕西省建筑科研所 ┃ ┃ ┃ ┃ 20 ┃ ┃ ┃ 1981 ┃ 国家建工总局三等奖 ┃ ┃ ┃ 电渣焊机 ┃ 陕西省第三建筑公司 ┃ ┃ ┃ ┣━━━━╋━━━━━━━━━━╋━━━━━━━━━━━━━━━━╋━━━━━╋━━━━━━━━━━┫ ┃ ┃ ┃ 陕西省建筑科研所 ┃ ┃ ┃ ┃ 21 ┃ 反冲激振器的研制 ┃ ┃ 1981 ┃ 国家建工总局三等奖 ┃ ┃ ┃ ┃ 西北工业大学 ┃ ┃ ┃ ┗━━━━┻━━━━━━━━━━┻━━━━━━━━━━━━━━━━┻━━━━━┻━━━━━━━━━━┛

  ┏━━━━┳━━━━━━━━━━┳━━━━━━━━━━━━━━━┳━━━━━┳━━━━━━━━━━┓ ┃ ┃ ┃ ┃ 获奖时间 ┃ ┃ ┃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完 成 单 位 ┃ ┃ 获奖名称与等级 ┃ ┃ ┃ ┃ ┃ (年) ┃ ┃ ┣━━━━╋━━━━━━━━━━╋━━━━━━━━━━━━━━━╋━━━━━╋━━━━━━━━━━┫ ┃ 22 ┃ 唐山陡河电厂一、 ┃ 西北电力建筑局 ┃ ┃ ┃ ┃ ┃ ┃ ┃ 1981 ┃ 国家优秀工程银质奖 ┃ ┃ ┃ 二期工程 ┃ 第一工程公司等 ┃ ┃ ┃ ┣━━━━╋━━━━━━━━━━╋━━━━━━━━━━━━━━━╋━━━━━╋━━━━━━━━━━┫ ┃ ┃ 安康汉江斜腿刚构薄 ┃ ┃ ┃ ┃ ┃ 23 ┃ ┃ 铁道部第一工程局 ┃ 1983 ┃ 国家优秀工程金质奖 ┃ ┃ ┃ 壁箱型钢梁桥工程 ┃ ┃ ┃ ┃ ┣━━━━╋━━━━━━━━━━╋━━━━━━━━━━━━━━━╋━━━━━╋━━━━━━━━━━┫ ┃ 24 ┃ 石泉水电站工程 ┃ 水力电力部西北勘察设计院 ┃ 1983 ┃ 国家优秀工程银质奖 ┃ ┣━━━━╋━━━━━━━━━━╋━━━━━━━━━━━━━━━╋━━━━━╋━━━━━━━━━━┫ ┃ ┃ 陕西秦岭电厂 ┃ 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西 ┃ ┃ ┃ ┃ 25 ┃ ┃ 北电力建设局第一、第四工程公 ┃ 1984 ┃ 国家优秀工程银奖 ┃ ┃ ┃ 二期工程 ┃ ┃ ┃ ┃ ┃ ┃ ┃ 司、陕西省第三建筑公司三处 ┃ ┃ ┃ ┣━━━━╋━━━━━━━━━━╋━━━━━━━━━━━━━━━╋━━━━━╋━━━━━━━━━━┫ ┃ ┃ 秦始皇兵马俑 ┃ ┃ ┃ 国家建工总局优秀设 ┃ ┃ 26 ┃ ┃ 陕西省建筑设计院 ┃ 1984 ┃ ┃ ┃ ┃ 博物馆 ┃ ┃ ┃ 计表扬奖 ┃ ┣━━━━╋━━━━━━━━━━╋━━━━━━━━━━━━━━━╋━━━━━╋━━━━━━━━━━┫ ┃ ┃ 陕西省临潼华清池 ┃ ┃ ┃ 国家建工总局优秀 ┃ ┃ 27 ┃ ┃ 西北建筑设计院 ┃ 1984 ┃ ┃ ┃ ┃ 外宾接待室 ┃ ┃ ┃ 设计表扬奖 ┃ ┣━━━━╋━━━━━━━━━━╋━━━━━━━━━━━━━━━╋━━━━━╋━━━━━━━━━━┫ ┃ ┃ ┃ ┃ ┃ 全国优秀建筑设计一 ┃ ┃ 28 ┃ 3262工程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 ┃ 1984 ┃ ┃ ┃ ┃ ┃ ┃ ┃ 等(二级)奖 ┃ ┣━━━━╋━━━━━━━━━━╋━━━━━━━━━━━━━━━╋━━━━━╋━━━━━━━━━━┫ ┃ ┃ ┃ ┃ ┃ 煤炭部优秀建筑设计 ┃ ┃ 29 ┃ 陕西董家河矿装车仓 ┃ 西安煤矿设计院 ┃ 1984 ┃ ┃ ┃ ┃ ┃ ┃ ┃ 二等奖 ┃ ┣━━━━╋━━━━━━━━━━╋━━━━━━━━━━━━━━━╋━━━━━╋━━━━━━━━━━┫ ┃ ┃ 韩城桑树坪矿 ┃ ┃ ┃ 煤炭部优秀建筑设计 ┃ ┃ 30 ┃ ┃ 西安煤矿设计院 ┃ 1984 ┃ ┃ ┃ ┃ 原煤储仓 ┃ ┃ ┃ 二等奖 ┃ ┣━━━━╋━━━━━━━━━━╋━━━━━━━━━━━━━━━╋━━━━━╋━━━━━━━━━━┫ ┃ ┃ ┃ ┃ ┃ 水利电力部优秀建筑 ┃ ┃ 31 ┃ 秦岭电厂二期工程 ┃ 西北电力设计院 ┃ 1984 ┃ ┃ ┃ ┃ ┃ ┃ ┃ 设计奖 ┃ ┣━━━━╋━━━━━━━━━━╋━━━━━━━━━━━━━━━╋━━━━━╋━━━━━━━━━━┫ ┃ ┃ ┃ ┃ ┃ 水利电力部优秀建筑 ┃ ┃ 32 ┃ 黄岛电厂一期工程 ┃ 西北电力设计院 ┃ 1984 ┃ ┃ ┃ ┃ ┃ ┃ ┃ 设计奖 ┃ ┣━━━━╋━━━━━━━━━━╋━━━━━━━━━━━━━━━╋━━━━━╋━━━━━━━━━━┫ ┃ ┃ 西安黄河棉织厂漂染 ┃ ┃ ┃ 纺织部优秀建筑设计 ┃ ┃ 33 ┃ ┃ 陕西省纺织工业设计院 ┃ 1984 ┃ ┃ ┃ ┃ 大整理车间 ┃ ┃ ┃ 二等奖 ┃ ┣━━━━╋━━━━━━━━━━╋━━━━━━━━━━━━━━━╋━━━━━╋━━━━━━━━━━┫ ┃ ┃ ┃ 轻工部西安设计院 ┃ ┃ 轻工部优秀建筑设计 ┃ ┃ 34 ┃ 西安吉祥食品厂 ┃ ┃ 1984 ┃ ┃ ┃ ┃ ┃ 西安吉祥食品厂 ┃ ┃ 三等奖 ┃ ┣━━━━╋━━━━━━━━━━╋━━━━━━━━━━━━━━━╋━━━━━╋━━━━━━━━━━┫ ┃ ┃ 西安石棉制品厂 ┃ 轻工部西安设计院 ┃ ┃ 轻工部优秀建筑设计 ┃ ┃ 35 ┃ ┃ ┃ 1984 ┃ ┃ ┃ ┃ 汽油回收车间 ┃ 西安石棉制品厂 ┃ ┃ 三等奖 ┃ ┗━━━━┻━━━━━━━━━━┻━━━━━━━━━━━━━━━┻━━━━━┻━━━━━━━━━━┛

  ┏━━━━┳━━━━━━━━━━┳━━━━━━━━━━━┳━━━━━┳━━━━━━━━━━┓ ┃ ┃ ┃ ┃ 获奖时间 ┃ ┃ ┃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完 成 单 位 ┃ ┃ 获奖名称与等级 ┃ ┃ ┃ ┃ ┃ (年) ┃ ┃ ┣━━━━╋━━━━━━━━━━╋━━━━━━━━━━━╋━━━━━╋━━━━━━━━━━┫ ┃ ┃ ┃ ┃ ┃ 国家优秀建筑设计二 ┃ ┃ 36 ┃ 中国矿业学院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 ┃ 1986 ┃ ┃ ┃ ┃ ┃ ┃ ┃ 等奖 ┃ ┣━━━━╋━━━━━━━━━━╋━━━━━━━━━━━╋━━━━━╋━━━━━━━━━━┫ ┃ ┃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 ┃ ┃ ┃ ┃ ┃ 37 ┃ ┃ 陕西省综合勘察院 ┃ 1986 ┃ 国家优秀勘察二等奖 ┃ ┃ ┃ 公大楼 ┃ ┃ ┃ ┃ ┣━━━━╋━━━━━━━━━━╋━━━━━━━━━━━╋━━━━━╋━━━━━━━━━━┫ ┃ ┃ 陕西省韩城电厂 ┃ ┃ ┃ ┃ ┃ 38 ┃ ┃ 陕西省综合勘察院 ┃ 1986 ┃ 国家优秀勘察二等奖 ┃ ┃ ┃ 变形观测 ┃ ┃ ┃ ┃ ┣━━━━╋━━━━━━━━━━╋━━━━━━━━━━━╋━━━━━╋━━━━━━━━━━┫ ┃ ┃ 国营四○五厂供水 ┃ ┃ ┃ ┃ ┃ 39 ┃ ┃ 陕西省综合勘察院 ┃ 1986 ┃ 国家优秀勘察三等奖 ┃ ┃ ┃ 设施 ┃ ┃ ┃ ┃ ┣━━━━╋━━━━━━━━━━╋━━━━━━━━━━━╋━━━━━╋━━━━━━━━━━┫ ┃ ┃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 ┃ ┃ ┃ ┃ ┃ 40 ┃ ┃ 陕西省综合勘察院 ┃ 1986 ┃ 国家优秀勘察表扬奖 ┃ ┃ ┃ 厅49号院9号楼 ┃ ┃ ┃ ┃ ┣━━━━╋━━━━━━━━━━╋━━━━━━━━━━━╋━━━━━╋━━━━━━━━━━┫ ┃ ┃ ┃ ┃ ┃ 国家优秀城市规划 ┃ ┃ 41 ┃ 大荔县城总体规划 ┃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 1986 ┃ ┃ ┃ ┃ ┃ ┃ ┃ 表扬奖 ┃ ┣━━━━╋━━━━━━━━━━╋━━━━━━━━━━━╋━━━━━╋━━━━━━━━━━┫ ┃ ┃ ┃ ┃ ┃ 国家优秀城市规划 ┃ ┃ 42 ┃ 黄陵县城总体规划 ┃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 ┃ 1986 ┃ ┃ ┃ ┃ ┃ ┃ ┃ 表扬奖 ┃ ┣━━━━╋━━━━━━━━━━╋━━━━━━━━━━━╋━━━━━╋━━━━━━━━━━┫ ┃ ┃ ┃ ┃ ┃ 国家优秀城市规划 ┃ ┃ 43 ┃ 宝鸡火车站规划设计 ┃ 西安市建筑设计院 ┃ 1986 ┃ ┃ ┃ ┃ ┃ ┃ ┃ 表扬奖 ┃ ┗━━━━┻━━━━━━━━━━┻━━━━━━━━━━━┻━━━━━┻━━━━━━━━━━┛

  【地基处理】 西安建筑物地基处理的传统方法是土垫层。1955年以后采用素土回填,重锤夯实技术;1965年以后采用灰土挤密桩和灰土井桩技术;1979年开始采用振冲法,80年代多用强夯法,处理的地基坚实牢固。鉴于西安地下墓葬甚多的特点,建筑科研单位处理地基时普遍重视墓穴探测与处理的研究。1965年,西北建筑设计院等单位提出《西安大孔土地区建筑地基墓葬探测与处理意见》。1964年,该院与西北工程管理局共同制订的《建筑场地墓坑探查与处理暂行规程》正式批准执行。从60年代开始,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西安市建筑设计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北建筑设计院、陕西省综合勘察设计院等单位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其工程特性的研究,先后完成“湿陷性黄土的特性与处理技术”、“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国深层黄土的湿陷性和变形特征”等一批科研项目,其中“湿陷性黄土的特性与处理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为国家建工总局修订《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础构造】 西安建筑物传统基础构造以砖砌条形基础为主。20世纪50~60年代,普通建筑普遍在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上采用砌砖或钢筋混凝土筑条形基础和承台式柱础。装配式工业建筑常用环形独立基础。大型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采用筏式“满堂红”基础。70年代以后,随着高层建筑日多,采用桩基、箱基、筏基者增多。1976年,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对混凝土灌注桩及其配套设备进行的研究获得成功,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由西北建筑设计院设计、陕西省第五建筑公司施工的西安宾馆一期工程(13层剪力墙结构),开展高层建筑地基与基础处理技术研究,1980年完成《西安宾馆箱形基础测试研究报告》,为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此后,西安高层建筑较多地采用了这种基础形式。1982年,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在西安市莲湖区果品公司办公楼首次采用灌注桩施工。1985年,陕西省第五建筑公司采用该技术施工的大直径灌注桩桩径1.2米,桩长19.1~22.6米,扩大头直径1.7米,为国内首创。

  【建筑结构】 西安的建筑结构长期沿用传统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20世纪30年代开始采用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们成为西安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砖混结构· 20世纪50年代,西安的砖混结构多在二层以下并沿用木结构的施工技术,仅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954年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槽形板代替现浇板。60年代西安的砖混结构以四层为主,70年代发展到以五层为主,楼板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圆孔空心板,砖混结构墙体的技术改造向工业化结构体系发展。1975年,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与陕西省第五建筑公司开展的“工具式预应力振动砖墙板研究”,在西安交通大学住宅楼试建获得成功,并逐步在西安地区推广应用。这种整间大墙板首创砖墙板应用预应力技术,1978年获全国和陕西省科学大会奖。1984年,西北建筑设计院、西安市第三建筑公司、陕西省实验砖瓦厂等单位共同完成国家建设部下达的抗震区空心砖承重结构建筑研究、抗震构造柱竖向配筋空心砖砌体打破八度抗震设防区砖混结构不超过六层的传统。1985年获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钢筋混凝土结构· 民国27年(1938年),西安中国银行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建成,这是西安首家现代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1953年,由西北建筑设计院设计、陕西省第一建筑公司施工建成的西安人民大厦前楼(六层,中间七层),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为当时西安第一幢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及混合结构的最高民用建筑。1960年,由西北建筑设计院设计、陕西省第五建筑公司施工建成的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楼,采用内框架及框架结构,被收入《中国建筑年鉴(1949~1984年建筑实录)》中。80年代,由西北建筑设计院设计、陕西省第八建筑公司施工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楼,长257.6米,宽52.26米,高15层62米,为西安最大体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1987年获陕西省优秀设计二等奖,1988年获建设部建筑工程鲁班奖,并被评为陕西省80年代十大优秀建筑之一。1987年,由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西安市第四建筑公司施工的陕西省经委20层住宅楼,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西安市区当时最高的建筑。西安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和薄壳结构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建成的西安新华第三印刷厂主厂房为国内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的工业建筑。1984年建成的西安唐城百货大厦,主楼地上六层,全地下室,总高33米,总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是无梁楼盖技术的新发展。该工程1986年获陕西省优秀设计表扬奖,1988年获陕西省优秀工程乙等奖。1952年建成的西北物资局仓库为陕西省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建筑,1954年扩建时采用7.2×18米双跨多波圆柱形薄壳结构,为国内最早采用大面积薄壳结构的工程之一。

  ·钢结构· 民国25年(1936年)建成的西安大华纱厂主厂房为陕西省第一幢钢结构建筑。1953年建成的西安人民剧院演出大厅跨度27米,西安人民大厦礼堂跨度21米及24米,分别采用梯形结构和三角形结构钢屋架。人民大厦礼堂高32米,长74米,宽39米,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礼堂之一。1979年,由陕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陕西省第三建筑公司、陕西省设备安装公司预制厂、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施工建成的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大厅,南北跨度为72米,东西长度为241米,屋顶采用格构式箱形组合三铰桁架钢拱结构,钢桁架净跨度为67米,为国内跨度最大的钢桁架建筑。并创造性地设计出轻型铸钢臼式铰,既安全可靠又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屋顶用钢量仅为40.22公斤/平方米,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工程1981年获国家优秀设计表扬奖、陕西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后被评为陕西省80年代十大优秀建筑之一。1984年,由西北建筑设计院设计、陕西省第八建筑公司、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施工建成的陕西省体育馆比赛大厅,屋顶采用90×66米切四角正交正放八角形的钢网架结构,覆盖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重量为318吨。该工程1986年获陕西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后被评为陕西省80年代十大优秀建筑之一。

  ·高耸结构· 80年代,随着建筑科技的进步,西安高耸结构建筑不断涌现。1985年,由西北建筑设计院设计、陕西省第八建筑公司施工建成的西安西都大厦建成,28层,高9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简体剪力墙结构,为西安最高的民用建筑。1987年,由西北建筑设计院设计的陕西广播电视发射塔,高245米,采用锥壳与环板的组合基础,属国内首创。塔的各部分均为八角形平面,别致挺拔,1988年获中国建筑总公司优秀设计二等奖、陕西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建筑施工技术】 西安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包括土、木、瓦、石、装饰等方面,门类齐全,具有地方特色。但施工工具简单,长期沿用镢刨、锨挖、锤夯、手砌、肩挑人抬等体力操作方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始用机械作业。60年代研制成功蛙式打夯机,垂直运输采用卷扬机,水平运输实现车具化,钢脚手架代替木脚手架,钢模板代替木模板。70年代,随着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的开展,西安的建筑施工在施工技术、钢筋加工、木材加工、土方开挖夯实、焊接、弯管、切割、自行组装起重机、运输车具等方面都取得不少技术成果。西安市第五建筑公司研制的粉碎淋灰机、西安市混凝土预制厂和陕西省机械研究所研制的混凝土空心楼板叠层挤压机,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和陕西省第三建筑公司研制成功竖向钢筋自动电渣焊机,使钢筋焊接实现机械化。1980年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1年获国家建工总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结构吊装工艺· 1955年,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承建国营八四七厂五号厂房,采用履带式起重机将钢筋混凝土柱、12米跨T形梁、大型屋面板等构件综合吊装施工获得成功。1959年出现双机抬吊法,1975年出现三机抬吊法。1977年,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等单位承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大厅67米三铰钢桁架屋顶,采用双机吊法施工获得成功。1988年,该公司在北京北郊游泳馆,首次采用分段吊装高空滑移拼装施工方法,成功地吊装了长117米、重217.67吨的钢梁及998.36吨的人字型网架。施工中创造的“立体牵引、反向滑移、中间补空、合拢成型”新工艺,填补了国内钢结构及大型网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空白,达到国际水平。

  ·整体提升工艺· 1960年,陕西省第三建筑公司承建西安飞机制造公司71号车间61米跨钢筋混凝土拱型屋盖,采用整体提升工艺。这是西北地区最早采用带提升法提升大跨度屋盖的建筑施工。1977年,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承建陕西中医研究所大楼,是我国第一个大型升板工程,大楼共八层,均采用穿心式蜗轮提升机分单元提升,用电动液压装置将提升单元逐个逐层提升到设计位置。1978年获陕西省科学大会奖。1984年,该公司承建陕西省体育馆比赛大厅90×66米、重318吨的大跨度钢网架结构屋盖,采用26台电动升板机整体提升工艺施工,成功地使屋盖整体就位。

  ·滑模工艺· 1969年,西安市第三建筑公司承建西安市物资局散装水泥库,开始采用滑模工艺施工。该工艺采用群体滑模、同时滑升,每昼夜滑升高度为2.5~3米,缩短工期一半,节约木材70%、劳力50%,且安全无事故。1980年,陕西省第三建筑公司、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在秦岭电厂二期工程212米高烟囱施工中,创造了筒壁滑模、楼层降模施工技术。筒壁滑模每平方米用钢量降低14%,楼层降模节约钢管170吨。该施工方法被编入水电部编辑出版的《烟囱施工手册》,1983年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年,西安市第四建筑公司承建陕西省经委20层住宅楼,采用液压滑模、层间封闭法施工,四天完成一个楼层,最大垂直偏差仅为0.5‰,效果良好。

我要下单